哈尔滨工程大学bbs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硕士招生简章

[复制链接]

112

主题

181

帖子

8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8:3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8
招生


水声工程学院
是你最正确的选择!!!
2018年水声工程学院招收统考
硕士生招生简章

学术型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声学
专业学位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005 水声工程学院
计划招收硕士生共 160人,
其中,拟接收推免生人数50人,
专业型硕士45人。
查阅详细信息,请登陆水声工程学院官网:http://uae.hrbeu.edu.cn/
考试范围、内容说明
  考试科目名称: 振动与声基础
考试科目名称:随机信号分析
考试科目名称: 信号与系统
考试科目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考试科目名称: 数学物理方法
咨询

电   话:0451-82569510
联系人:高老师,15244771022
联系人:孙老师,13945016943

水声工程学院

水声工程学院特色导师团队,欢迎莘莘学子!⬇⬇⬇
水声工程学院特色导师团队
负责人

朴胜春


海洋声学研究团队

1
海洋声学研究团队(501)
杨士莪院士创建,朴胜春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以水声物理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海洋声学、水声传播、海洋环境噪声场与混响场特性、海底沉积层声学、甚低频远程声探测、水中微弱信号检测、水中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阵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实验研究,并开展相关水声仪器设备的研制和开发。团队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 4人。自“十一五”以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防类项目、国家973项目及其它横向项目累计20余项,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近十年来,团队累计培养博士生24名,硕士生110余名,主要就职于中科院声学所、中船重工715所、726所、710所、760所等水声领域和航空、航天、电子集团等科研院所,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中兴、华为等IT企业。
杨士莪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水声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杨士莪教授一九五零年从清华大学提前毕业投身国防教育事业,一九五三年成为哈军工的第一批创建者,一九五八年领导组织了第一次中苏联合水声综合考察,奠定了我国水声科技事业的基础。主持完成了多项水声领域重大基础和开创性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它级别科技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4部。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声学



朴胜春:教授/博导,兴海团队负责人。
现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教育部海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曾获得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6项,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项、总装武器装备探索研究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防预研项目6项,是国家级精品课的教学团队主要成员,获国家级专利7项,在《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Chin. Phys. B》、《SCIENCE CHINA》、《System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物理学报》、《声学学报》等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研究方向:水声信道与声纳系统环境、水声目标探测与定位。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piaoshengchun
移动电话:13904812791
Email:piaoshengchun@hrbeu.edu.cn

负责人

杨德森


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

2
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502)
水中目标特性测试与控制技术团队是以舰艇声频特征测试与控制、矢量水听器技术与应用、非线性水声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主要从事水下结构振动噪声测试与噪声源识别、非线性水声学与噪声控制、水中目标特性获取与识别、水声目标探测与定位、声学梯度材料与声学性能测试、矢量水听器及基阵等方面应用基础研究,并开展相关矢量声纳设备的研制工作,逐渐形成一个具有鲜明国防特色和明显行业优势的科研团队,2012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研究团队共有教职员工14人,其中正高职5人(含院士1人),副高职4人,中级职称3人。团队成员先后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马大猷”声学奖、“跨世纪优秀人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杰青、黑龙江省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奖励及荣誉称号。
近十年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含仪器专项1项)、国防973项目4项,总装创新项目1项,国防技术基础、装备预研、海军靶场建设项目以及其它项目累计20余项,科研总经费近80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杨德森,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船舶与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声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水声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现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海战委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声学分委员会副主任。发表学术专著2部,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2篇,授权和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6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及“马大猷声学奖”;获2010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称号、全国创新争先个人奖状、国家教育部遴选的百名优秀跨世纪人才。
研究方向:水下结构被激振动声辐射机理与预报、振动噪声测试与分析、噪声源测试与识别、水中目标特性获取与分析、水下矢量声学、水下非线性声学、水中兵器声隐身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声学
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yangdesen
Email:
联系方式:0451-82518155

负责人






水下振动噪声研究团队

3
水下振动噪声研究团队(503)
水下振动噪声研究团队是一支以水下结构振动噪声的辐射、测量、识别、控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水下噪声源与噪声场的物理机理,水下结构振动噪声测量、识别和控制,水下结构流激振动噪声机理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防973计划、530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预研、国防技术基础等纵向项目20余项,签订各类民品横向合同3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近年来在基于混响法的水下复杂声源辐射声功率测量、螺旋桨推进器隔声罩设计及隔声性能测试等方向取得了显著进展。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1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作为国内高级的水下结构振动噪声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研究生主要集中在船舶工业系统研究院、中船重工701、702、715、719等国内知名的水声技术研究机构。团队成员工10人,其中正高职4人,副高职2人,中级职称4人。


李琪: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
现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军委装备发展部水声与水声对抗专业组成员、国防水声计量与测试技术专家组成员。曾获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研究方向:水下噪声学、水声测量与计量,水中目标探测。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声学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liqi
Email:leechi@hrbeu.edu.cn


商德江:教授/博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声隐身,研究工作重点为水下目标结构声学设计与监测预报、水下大型结构振动噪声主被动控制、水下声学材料的设计与测试技术、水下大型结构的流激噪声与控制、水下大型结构的主要噪声源识别与控制及水下目标声场的测试技术。作为项目或技术负责人,先后获得了国家重大安全基础研究项目(973)、总装预研项目、海装预研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支持。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申请发明专利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2010年及2016年,分别赴美国奥本大学作访问学者1年。现担任黑龙江省声学学会会员、水下航行器减振降噪专业组成员。
研究方向:水下结构振动噪声、水下声全息、有源噪声控制、水下结构流激振动噪声及水下噪声测量、识别和预报。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声学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shangdejiang
移动电话:18004510856
Email:shangdejiang@hrbeu.edu.cn

负责人






深海换能器研究团队

4
深海换能器研究团队(504)
深海换能器研究团队主要专业方向为水声换能器及基阵、深海换能器、声学传感器和声学有限元分析等等。目前团队已承担863项目10项,国家自然基金4项,预研项目1项,纵向项目共计经费1500余万元,还承担民品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团队共有教职员工5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高职1人,中级职称3人。


蓝宇: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
现任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声学学会常务理事,“应用科技”编委,主持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研究方向:水声换能器及阵列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声学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lanyu
联系方式:0451-82569505;移动电话:13633665166
Email:lanyu@126.com

负责人

梁国龙

水声定位与目标探测研究团队

5
水声定位与目标探测研究团队(505)
水声定位与目标探测研究团队是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哈尔滨工程大学首批“兴海”学术团队,团队共有教师17人,其中正高职5人,副高职4人,中级职称5人。团队成员先后获全国百篇优博、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务院政府特贴、全国高校优秀教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龙江学者”特聘教授、省青年科技奖、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团队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全方位的实战锻炼机会给研究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成长环境。
团队多年来以水声定位与导航、水下声探测、水声对抗、无人声学系统、高分辨率成像声纳为研究方向。自主研发了从长基线、短基线到超短基线水声定位系统,功能涵盖从高精度末弹道测量到高帧率大航程全弹道测量,兼顾合作目标及非合作目标的系列化水声测控装备,以及从固定靶、实艇靶到机动靶的系列化智能靶标装备。承研了海军靶场80%以上的水声定位导航装备,参与执行了我国近年研发的几乎全部型号的鱼雷、水雷、潜艇等水中兵器的海上鉴定试验任务。率先开展了无人平台被动探测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人不在环条件下的自主被动探测,为无人航行器探测载荷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台三维成像声纳和第一台透镜声纳样机,首次具备了浑浊水域的精细测量能力。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总装及海装预研、海军装备研制项目等50余项,累计经费于2014年突破亿元。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收录13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近50项,培养博士30余人、硕士160余人。


梁国龙: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
黑龙江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和校“兴海”学术团队带头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任声纳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水声对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兵工学报》、《声学技术》和《声学与电子工程》编委。曾获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主讲博士生课程《现代信号处理理论》、硕士生课程《水下靶场测控技术》和本科生课程《通信原理》,现指导在读博士生8人,硕士生13人,多次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校优秀博士生导师。在“Science China”、“声学学报”、“物理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授权和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39项;主持大型海军装备研制项目二十余项,研制经费超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研究方向:水声定位与导航、水下声探测、无人声学系统、水声对抗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liangguolong
联系电话:0451-82519503-8001
E-mail:liangguolong@hrbeu.edu.cn

负责人

李海森

海底目标特性探测团队

6
海底目标特性探测团队(506)
团队长期围绕国家重点科技计划“海洋环境监测与安全保障”、“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海战场信息获取与利用”等领域开展研究,逐步凝练了“水下目标多波束声学感知理论与技术”、“系列化高频水声探测装备研究”、“海战场信息获取与利用”、“海洋环境信息获取与资源调查”等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海底地形和地貌探测、舰船尾声流特性、水中敏感目标搜寻、定位、成像与信息传输,海洋渔业、海底石油管线探勘测与底质分类,非线性声探测、水中微弱信号检测、特征提取与识别、阵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试验研究,并开展相关水声仪器装备的研制、应用和产品推广。其中的部分技术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产品化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团队科研成果已在国内近30家单位推广和应用,如:中俄界河勘察划定、水中兵器试验场勘察、海洋钻井平台安全评估、港口码头疏浚、水下考古等。
近十年来,团队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10多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中国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7项、海军预研与国防类项目及其他民品开发项目10多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挑战杯大赛银奖2次,铜奖1次,亚洲及省部级各种学生竞赛一二三等奖10多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多项,授权20多项,发表文章100多篇、被SCI、EI索引60余篇,出版教材2部。 研究团队现有教职员工9人,其中,正高职3人,讲师4人,其他2人。


李海森: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
中国声学学会会士、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智能装备分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海底勘测与开发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底观测技术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哈尔滨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公派高级访问学者、美国著名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客座研究员。我国系列化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创始人之一,主要科研成果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海洋报报道。
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海装预研等项目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主编著作2本,国内外发表文章近80篇,SCI或EI检索近50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研究方向:水声目标探测与定位。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lihaisen
移动电话:13796078362
Email:hsenli@126.com


周天:教授/博导,现任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
IEEE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Ocean Engineering、通信学报等国内外刊物审稿专家。
长期从事高频多波束探测声呐信号处理、设备开发及工程应用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涉及多波束测深声呐、多波束图像声呐、多波束避碰声呐、多波束合成孔径声呐等,先后主持和参加了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中国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4项等。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及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发表文章 80 余篇,其中50余篇为SCI、EI检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授权10余项,参编教材2部。荣获校先进工作者、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当前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等。
研究方向:水声目标探测与定位。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zhoutian
移动电话:18845124016
Email:zhoutian@hrbeu.edu.cn

负责人





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团队

7
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研究团队(507)
水声通信及网络技术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水声通信、水声探测和水声定位等。其中水声通信作为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瞄准国际前沿,解决水声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理论研究结合工程实践,开发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水声通信机。包含分支有:水声OFDM通信、水声扩频通信、仿生通信、数字语音通信及水声通信网络技术等。团队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意大利罗马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华盛顿大学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团队现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正高职1人,副正高职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1人。
近五年承担国家863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防基础研究2项、海军装备预研2项以及若干横向课题。先后荣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黑龙江科技进步三等奖多项。


乔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信息创新中心副主任,黑龙江省声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机器人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青联委员,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评审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863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海军预研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完成国际首创的全双工水声通信系统、仿生水声通信等技术。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标兵、哈尔滨市杰青等称号;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海洋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
研究方向:水下声学通信及网络技术,仿声学通信及探测技术、水下定位与导航技术等。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qiaogang
联系方式:18946183230
Email:qiaogang@hrbeu.edu.cn

负责人

孙大军


深海水下信息技术研究团队

8
深海水下信息技术研究团队(508)
深海水下信息技术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为深海水声定位与导航、深海水声探测、深海远程水声通信组网。近五年获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海军预研等30余项,获得总计九千多万元经费支持。关键技术成果包括:一,基于深海高精度超短基线水声定位技术研制成功国内首型深海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应用于“蛟龙号”等多项国家军民重大工程,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014 年海洋工程一等奖;二,深海高精度水声综合定位技术率先突破深海亚米级定位精度,获2014 年国防科工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2015 年度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十三五期间该技术将全面应用于11000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三,声学相控阵多普勒精确测速导航技术取得突破,实现了海军舰船和水中兵器批量应用,获2016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6年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成员24人,其中正高职3人,副高职9人,中级职称5人,专职科研人员7人。


孙大军,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
担任中央军委科技委某领域首席科学家、海军预研专家组水声组专家、国家级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级水中军用目标特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声学学会理事长、教育部水声通信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声学智能自导与控制国防科技创新实验室学术委员职务;担任国际会议IEEECOA 2016的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Oceans2016 的技术委员会委员。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国海洋工程十佳标兵、国防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省五四青年奖章、省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深海高精度水声定位导航技术、深海水下预警探测技术、深海远程水声通信组网等。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sundajun
Email:sundajun@hrbeu.edu.cn

负责人

殷敬伟


极地声学与仿真技术研究团队

9
极地声学与仿真技术研究团队(509)
极地声学与仿真技术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声通信与探测及其与特殊环境的适配性研究、声纳仿真技术、多基地声纳与编队作战、极地冰下水声物理特性等。依托团队已有水声物理、水声通信、声纳仿真、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储备,扎实推进传统领域的研究工作,重点开展极地特殊环境下的声学特性研究及信号处理与设备研制,将水声物理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有机结合、虚拟现实仿真与设备研制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技术与新兴极地技术相互促进、并行发展。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霍英东基金、国防技术基础科研、总装预研、海军预研、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课题二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3部。团队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几年输送13名硕博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或学术交流。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人,其中正高职3人,副高职2人,中级职称2人。


殷敬伟:教授/博导,团队负责人。现任水声工程学院院长。
黑龙江省杰青;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工信部首批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主题专家(深远海领域);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声学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教师支持计划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优秀科技图书奖);授权和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0余项。
研究方向:水声通信与探测、极地声学
博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个人主页:http://homepage.hrbeu.edu.cn/web/yinjingwei
Email:yinjingwei@hrbeu.edu.cn

水声工程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源于1953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声纳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纳专业,是改革开放的首批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单位,其水声工程学科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位;是我国培养高水平水声技术人才的摇篮,是水声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源头。学院在水声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已经衍生出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等硕士和博士学科,拥有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办学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机构之一。
历史沿革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声纳专业
198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
1994年,杨士莪院士主持的我国首次大规模水声深海综合考察圆满成功
1993年,国防科工委批准水声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2001年,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01年,水声工程学院成立
2010年,新建水声楼和水声重点实验室落成
2015年,获批水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5年,青岛水下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一期)投入建设
2016年,获水声工程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海洋信息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学科专业
水声工程学科和专业是随着国家国防建设和海洋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国防建设和海洋开发具有重要战略和经济意义。声波是目前海洋中唯一可用于远程信息传递与目标探测的有效信息载体,声纳是利用水声技术获取和传递海洋声信息的重要设备。水声工程主要研究利用水下声波进行水中目标探测、定位、跟踪识别和水下信息传输与获取的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专业,既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又具有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物理、数学、声学、电子与信息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专业知识。
水声工程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本科专业2个,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声工程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国防特色学科,声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电子信息工程(水声)为国防特色专业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水声工程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水声技术实验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水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博士学位授权点:“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点:“水声工程”,“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水声)”,“水声工程”
师资力量
水声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0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80名,83.3%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国内外兼职教授35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1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人,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人,入选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3人。
水声工程学院拥有1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支省级领军人才梯队、3支省级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1支省级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1门。先后出版填补我国水声工程学科、专业空白的学术专著、教材40余部。近三年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发明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2016年在研科研项目128项,科研经费到款0.94亿元。
人才培养
水声工程学院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秉承“做人,做事,做学问”院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阳光心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学院与美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比利时、韩国、挪威、乌克兰等国外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与合作研究关系。2015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获批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法国勒芒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获批国家优秀本科生联合项目。2013年以来学院共派出14名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做访问学者,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学生59名,师生赴境外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133人次。学院现已成功主办五届“声学工程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和一届“COA2016中国海洋声学国际研讨会”,在国际水声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多年来,学院所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近80%的学生进入水声及相关领域工作,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等特点,深受行业内外众多用人单位好评。水声领域中有近60%的中高层领导和主要业务骨干毕业于水声工程学院。学院毕业生先后5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提名奖。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107人、硕士研究生417人,本科生743人,近五年,学院研究生就业率均为100%。毕业生去向主要为水声行业和海洋、航天、航空、电子等科研院所,海军技术管理部门,国内外大型通信公司,IT企业公司,国内外知名大学等。
为进一步推动水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投身水声事业,水声工程学院于2010年8月设立水声教育基金,旨在奖励水声工程学院优秀本科生、优秀研究生生源和硕博连读研究生。截止目前,水声教育基金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区19个企、事业单位捐赠累计达348万元。
经过长期发展建设,水声工程学院现已成为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层次齐全,工科、理科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国家海洋事业对水声工程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查阅详细信息,请登陆水声工程学院官网:http://uae.hrbeu.edu.cn/
水声工程学院
招生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451-82569510
联系人:高老师,15244771022
联系人:孙老师,13945016943
邮箱地址:jiaowubangongshi@12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哈工程家园  

GMT+8, 2025-5-4 01:06 , Processed in 1.8716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