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bbs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哈尔滨工程大学 留学人员招聘洽谈见面会信息

[复制链接]

96

主题

144

帖子

6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29 00:0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风微微起,等风也等你
欢迎关注“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微信公众号




Recruitment
Companion




哈尔滨工程大学

留学人员招聘洽谈见面会信息 (2019.12.4)
招聘对象: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博士生,博士生优先(含即将毕业的博士研究生)。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俄语(专业不限)
工作地点: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本部) 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
时间:2019.12.04,19:00-22:00
地点:Аванта酒店,710 房间
学校网址:www.hrbeu.edu.cn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 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 1953 年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 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 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 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 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 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高校。
学校 1978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 予权单位,首批“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 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11 年,成为国家“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 年,进入国家 “双一流”建设行列;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 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 138.3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103.77 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 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设有 17 个学院(系、部);设有 40 多个科研机构 以及 150 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1 个,中俄“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1 个,国家 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1 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 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4 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10 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2 个,教育部重点 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6 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1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 7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3 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1 个。图书馆共有藏书 682.31 万册。学校以船舶与海洋装备、海洋信息、船舶动力、先进核能与核安全 4 个学科 群为牵引,构建主体学科优势突出、通用和基础学科支撑配套、文管学科独具特 色、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三海一核”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14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32 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2 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9 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2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个。国家一级、二级重点学科各 1 个,国防特色学科 10 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 1 个、一级重点学科 11 个。现 有本科招生专业 38 个,教育部特色专业 7 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7 个,国防特色紧缺专业和重点专业 7 个,省级重点专业 29 个,4 个专业入选国 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 ESI 全球前 1%;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船舶与海洋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获得 A+和 A-等级,一级学科博士点排名全部进入全国前 30%。
学校现有教职工 2859 人,其中专任教师 1790 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 专任教师 1057 人。教师队伍中现有院士 8 人,“千人计划”入选者 18 人、“千人 计划”青年学者 6 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7 人、教学名师 1 人、青年拔尖人才 9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5 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3 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2 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3 人,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18 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6 人,“龙江 学者”支持计划入选者 19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2 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6 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1 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 7 个。学 校各类在校生 29000 余人,是首批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并被教 育部、总政治部列入“21 世纪人才强军计划”,是海军在东北地区唯一选拔培养 后备军官的依托学校。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 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 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 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 家。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 赛、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 项,“E 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 唯”机器人创新团队、 “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 “全国十佳 KAB 创业俱乐部”。2011 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 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 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 94%以上,连续多年 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 毕业生就业 50 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 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 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 12 万 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 200 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 2000 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 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研工作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先行力量,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 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 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 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减振降噪、船 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水下探测、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 真验证评估、高性能舰船设计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 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 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首座数值水池虚拟 实验系统的联合牵头研制单位,是我国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两万箱超 大型集装箱船、智能船舶核心设计研发单位,是“蛟龙号”7000 米载人、深海勇 士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吨集装箱船、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 撑。“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项目 330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80 余项。学校获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和“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科研产品质量管理通过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双认证” 的大学。中国-俄罗斯极地技术与装备“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批 14 家国 家认定的实验室,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对俄科技合作平台,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 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取得突破。牵头成立“深海工程与 高技术船舶”“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 “舰船动力”“先进海洋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获黑龙江省认定。学校设有国家大 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学校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 列。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 盟(简称 ICNAME)。与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南 安普顿大学、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 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 和企业在内的 25 个国家 100 余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 政府奖学金”“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 目”“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高校,2017 年以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政府原 子能奖学金”项目“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获高教学会“全国来 华留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拥有 4 个国家“111 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 个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 育资源。2012 年,学校与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孔子学院”,荣获 2016 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学校每年资助 400 多名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 科研合作,每年选派 900 多名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和访问。每年接收 1500 名左右国际学生来校进修学习。

关注我们
公众号ID:vlzgxsh
关注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留学生会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哈工程家园  

GMT+8, 2025-5-4 03:54 , Processed in 1.81958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